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的通知》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韩锡斌、程建钢团队牵头编制。2015年发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以下简称《建设规范》)也是由该团队编制,对职业院校科学规范地开展信息化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启动的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项目,遴选出428所实验校,进一步推动了职业院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特别是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规范、引导职业院校在新形势下的信息化工作,原《建设规范》已不能满足今天的变化要求。编制团队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从2018年6月开始在原《建设规范》基础上修订起草新的《规范》。编制组专家还有山东大学葛连升、江南大学陈明选、北京师范大学宋继华、华中师范大学张屹、西南大学刘革平、江西师范大学钟志贤、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许玲、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陈粟宋等。
一、《规范》的主要内容
01.引言 02.总体要求 03.师生发展 04.数字资源 05.教育教学 06.管理服务 07.支撑条件 08.网络安全 09.组织体系 10.评价指标 11.附录
二、《规范》的新特点
(1)加强价值导向、明确数字校园的最终目标。
在规范中明确提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工作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数字校园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师生信息技术素养与职业能力。
(2)进一步明确数字校园与职业教育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规范中阐明:数字校园的实施应以信息化作为职业教育系统变革的“内生变量”,引领和支撑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
(3)凸显了数字校园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教学的支撑作用。
将“教育教学”从原规范的“应用服务”一章中独立出来,强化了数字校园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办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与顶岗实习、职业培训等的支撑要求。
(4)强调了数字校园与学校发展战略的融合发展。
要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和事业发展规划,借助数字校园将信息化上升为学校发展战略,并与其他战略融合,坚持“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安全优先、注重集成、协同推进、应用为上、关注体验、运维管理、持续改进”等原则和步骤进行,数字校园发展是一个持续优化和改进过程;
(5)突出数字校园体制机制创新的作用。
将信息化组织管理保障的相关内容从原规范“总体要求”中抽取出来,新设立一章“组织体系”,突出强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只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
(6)注重新兴技术对数字校园的赋能作用。
在规范中说明了各类新兴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5G、区块链等对数字校园的赋能作用,并在相应章节体现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支撑作用。
(7)强化了数字校园风险管控的要求。
增加了新的一章“网络安全”,将原规范“基础设施”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扩展,增加了网络内容安全与舆情、网络安全能力建设等,以适应当前网络风险管控的需要。
(8)扩大了规范的适用范围。
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规范将覆盖所有类型的职业院校,包括初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以及已经审批通过的本科职业院校,或未来可能的应用型本科、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院校等。
(9)构建了数字校园的评价指标。
构建了数字校园评价指标,以便通过基于规范的评估促进职业院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10)充分考虑了引领发展与普及应用的两个方面的要求。
新规范的名称改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旨在促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从建设转向全面深入应用。仍沿用“数字校园”是考虑到各级各类、不同地区职业院校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特点,着重普及应用的要求,同时规范中阐明:智能校园或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并在具体章节内容中予以体现。评价指标体系也面向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进行了不同的设置,力图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包容性。
内容来源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